解析:本句出自孔子《论语?述而》。 孔子以好学著称,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因此,他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,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,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,孔子曰:“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孔子学无常师,谁有知识,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,他就拜谁为师。他通过因材施教、启发诱导培养了“三千弟子”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,常用此句来鼓励人。他在孔子的这句名言上,加上一对关联词,改为“只有学而不厌,才能诲人不倦”。他认为“学而不厌”与“诲人不倦”具有因果关系,这是他的独创。 “学而不厌”讲的是好学精神,学无止境,不感到满足;“诲人不倦”讲的是教学态度,要热情地、耐心地教导学生,不感到厌倦。 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教师精神最好的概括,应继续发扬光大。 闫兴华 |
|Archiver|手机版|片碱|沧州之窗网
( 冀ICP备13011500号-1 )
GMT+8, 2021-1-23 05:45 , Processed in 0.093750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