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在外面待久了,我就会想起儿时母亲煮的清粥。 我是住校生,宿舍里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,因此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里吃。吃腻了食堂里的油条豆浆和牛肉面,想去窗口买上一碗粥,却净是些皮蛋瘦肉粥、桂圆红枣粥。好不容易买到了一碗不加料的粥,却像糯米饭一样稠,使我难以下咽。或许一碗清粥对于我而言,不仅仅是一份食物,更是一种感情、一段岁月。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,对于粥这种食物肯定是不会陌生的。那时候家里孩子多,一家人吃饭,想顿顿吃上白米饭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一日三餐里有两顿喝粥是很常见的,要是谁家一天三顿都能吃上白米饭,那肯定是家里有什么喜事了。 我家孩子不多,只有我和姐姐两个,但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人住在一起。爷爷奶奶年纪大了,下地耕田、在外做工一类的重活全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肩上。在我们家里,一天三顿喝粥是常有的事。我那时候年纪小,常常喝了几顿就不愿意再喝了。这时候最难受的应该就是母亲了,骂也骂了,打也打了,可我还是喝不下去。母亲只有每天想着法儿给粥变点花样,让我好好听话喝下去。那时候母亲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粥里加点红薯。在农村红薯不比其他的作物那么难伺候,易种植,个头大,产量高,放在窖里还可以保存好长一段时间。母亲把红薯切成薄片儿,放在粥里一起煮,煮出来的粥香气扑鼻,而且很甜。加了红薯的清粥,喝一碗就饱了,而且一上午都不饿。 除红薯外,母亲常用的还有豆子。夏天在粥里加上一把绿豆,好吃不腻。那时印象最深的应当属蜜枣煮的粥了,由于父亲在工地干活,每年年底都会发一些小礼品。有一年父亲的工地给每个人发了一提蜜枣,父亲提回家后,母亲便把蜜枣藏起来,生怕我和姐姐偷吃。每次煮粥的时候,放上四五粒蜜枣,好吃极了,又甜又香。每次刚一开饭,我和姐姐就把里面的几粒蜜枣给捞干净了,而母亲则是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们。 在童年记忆中,我常常看到母亲对着米缸发愁。她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,企图用最大的努力让我们一家人平淡的生活过得更有滋味。尽管那时我的家境并不好,我的童年却是快快乐乐、无忧无虑的。 十几年的岁月过去了,我们一家人早已搬到了城里,姐姐也参加了工作,而我考上了研究生,在校读研。老家的那套房子早已在几年前的一个风雨夜中坍塌了。孤身一人在外求学,面对物美价廉、品种繁多的大学食堂的饭菜,我有时走进去却不知所措,经常会想起来童年的那一段清粥岁月。想喝上一碗清粥,却发现再也买不到了,就算能买到,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滋味了。 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到了,相比西瓜汁、柠檬汁和冰可乐,我更想再喝上一口儿时的清粥,因为那里面不仅有朴素温暖的童年岁月,更有父母对我深深的爱。就像那一碗清粥一样,也许无色无味,但却实实在在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片碱|沧州之窗网
( 冀ICP备13011500号-1 )
GMT+8, 2021-1-23 18:08 , Processed in 0.218750 second(s), 57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